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还是中小型企业,从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看,在细分领域已经属于比较成熟企业了。所以资源、流程和价值观三大方面已经基本形成。

另外专精特新大多定位在基础领域,从创新的分类上来看,绝大多数还是持续性创新,所谓颠覆式创新或者破坏性创新在实践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持续性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做到专业深度,精益求精,始终在市场上保持独特的竞争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讲到创新,首当其冲的还是产品创新。德国隐形冠军在研发的投入强度为6%,远高于企业平均值1.8%和德国制造企业平均值3.5%。我国专精特新要求是,1个亿销售以上为3%,5000万-1个亿为6%。
从专利数字上来,与大企业相比,每千人拥有专利是大企业的5倍,平均投入是1/5,所以综合投入效率是大企业的25倍。
当然拥有专利和新产品并不意味着创新的成功,创新与发明创造的本质区别在于创新要取得商业的成功。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新产品上市小于3年4年或者5年的销售额对于整体销售额的贡献比例来评估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
比如凯驰85%的销售额来自于上市不到5年的产品;伺服驱动的威腾斯坦达到同样的比例;Durst,欧洲最大的喷墨技术供应商,68%销售额来自于3年内上市的产品;博世电动工具48%来自于2年内上市的产品;卫浴企业高仪集团67%的销售额来自于5年内的产品;工业视觉Vitronic超过一半的产品投放时间不超过3年。

这里说的新产品一般是指量产的产品,而不是定制化的或者项目型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每一个都可以称之为新产品。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隐形冠军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应该在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
产品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提升产品对客户的价值,或者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同样的效果,最理想的情况下,是二者兼备。
除了产品技术这一人人皆知的创新以外,其他方面的创新也同样重要。
比如流程创新,流程对一家企业至关重要。流程就是把公司的各种资源转换为客户的价值同时也就实现了自己企业的价值。
产品想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除了产品创新本身以外,或许流程更为重要。通过完善流畅的流程才能够快捷,低成本地到客户的手中。
在流程创新上,我们再次强调精益管理。精益并非常规理解的生产环节,精益是一种思想,可以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渗透到流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而且用精益的方法可以实现流程的持续创新。
在持续性创新里,流程的创新更加关键,但是完善的流程对于颠覆式创新却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壁垒。对于大部分企业大部分时间里,都不会发生颠覆式创新,所以不要忽视流程,要不断地去优化完善。
比如,传动链条和塑料华东轴承的双料世界冠军易格斯,每年推出1500-2000种新产品或者迭代产品,同时易格斯的成本控制能力比中国企业还要强。

在物流领域也可以找到创新点。比如Rockwell推出的PMA备件管理服务,把备件库放到客户的工厂里,不需要客户再采购备件,随用随取,而且备件库里不仅有自己的产品,还可以包括其他厂家的产品,大大节约了客户的时间。
Bofrost是冷冻食品的直销企业,他可以直接把食品运送到客户的冰柜中,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营销方面同样可以创新,比如Festo,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从最早的通用产品目录,发展到行业化的产品目录,现在每个用户可以登录系统看到为自己定制的产品目录。
每个客户登录到Festo的电子商务系统里,可以看到自己目录和价格,直接下单,
在营销环节里,定价同样可以创新,许多企业把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定价模式,而是把收取的费用与客户的收益挂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仅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如果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做的足够好的话,自己的总体收益比原来还要高,而且有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这种创新模式背后需要完善的流程作为支撑。
总之,所有的创新模式都是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新才能带来商业的成功。
我们一再说企业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创新和营销,公司的一把手在定每年目标的时候,一般会给研发部门定个新产品的目标,大多公司也就仅此而已了。
创新作为企业的两大目标之一,如何设定每年的创新目标,这是一把手的事情,如果一把手自己都没考虑清楚创新的目标,全公司如何创新呢?
全公司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创新贡献力量,但是企业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要为创新承担商业的责任并享受创新带来的成果。所以,创新归根结底是企业家的事情,不仅仅是研发部门。
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投入和风险,这是各部门负责人无法承担和决策的。一般手必须是创新的推动者,其他的工作可以交由其他董事会其他成员或者副总们去负责,创新是企业家自己负责的。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tj wx: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gke8.com/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