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我来评#史祥林三婶仅是我家的一个邻居,但从农村宗族血缘上讲,大抵没什么关系。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居,她的一生可谓艰辛。每每茶余饭后,乡邻提起她,无不唏嘘叹息,为她的不幸感叹。难道是她爹娘不会起名字,偏偏起了鲁迅先生《祝福》里和祥林嫂同样的名字。
(1)
我读小学时,有一年冬天临近春节时,我放学回家,母亲说:“腊月二十六那天,西面胡同的你三叔结婚,让你帮他接新娘。”(我们当地结婚有“金童玉女”接新娘子的风俗,也就是找农村漂亮俊俏的男女娃,穿古代服装打扮成金童玉女扶新娘子进家门。寓意自然是好的,但是现在我记不得确切什么寓意了,现在时代变迁,再也不会有了)
母亲说完,我很惊讶:“啊!娘,他定媳妇了?”
娘瞪了我一眼:“人家马上就娶了,还能不定?”
他那样的人家,得是啥样的女人敢进门、愿意进门呢?我人小鬼大机灵地反问:
原来三叔家兄弟四个,姐妹三个,还有父母两人,家里人多势众,所以他家人经常在村里横行霸道,蛮不讲理。
今天跟这家吵,明天跟那家闹,稍有不顺心,他们家老头儿和老太太就破口大骂,把人家祖宗八代全都骂一遍;最让村里人气愤,几个儿女一齐动手,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还不罢休,大有掘人家祖坟的气势……
几年下来,他们家里人一个个臭名昭著,乡邻面前,除了不说话的以外,其余的人人敬而远之。
后来他家儿女大了,家里连上门的媒婆都没有,别说儿子不好说媳妇,就连姑娘都没人给说婆家。
就这样,大儿子、二儿子成了光棍,前面两个姑娘也是三十岁才嫁出去。
这样的状况,乡邻们都暗自痛快,谁让你家作恶多端?这也是报应。
现在说是三叔要结婚,不得不说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这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经母亲解释,我才知道他们是换亲,这也是当时农村的悲哀陋习,是没有办法的无奈办法。
我不禁同情起来那个未曾谋面的三婶了,如花似玉的年龄,却遭遇换亲的厄运,找了这样一个如狼似虎的人家。好在三叔身体正常,长相还算过的去,年龄也不大,总好过那些比女孩大上二十、三十岁的老男人。

(2)
腊月二十六那天,天还没有亮,我正在睡梦中,就听见母亲大声地叫我:“快起床!快起床!去那边吃饭去,娶亲的车已经走了,你早点过去,别误了事。”
结婚这样的大事,都讲究个顺顺利利,所以婚礼上用到的人,都非常尽心。听母亲叫我,我急急忙忙起来,刷牙洗脸梳头描眉打扮,穿好大人给我备好的古代小玉女衣服,然后一溜小跑去了三叔家。
或许因为这是他们家第一桩大喜事,看起来准备得相当隆重。大喇叭早已响起来,一会是欢快风趣的戏曲《抬花轿》,一会是流行歌曲《甜蜜蜜》……那嘹亮喜庆的喇叭声,在还有点黑的黎明时分被传得很远很远。
帮忙的邻居也都来了,包括一些原来和他们家有矛盾的人,估计是为了结婚,他们家不得不低头,不然缺了人捧场,该是多冷清啊!
厨房里,长长的案板上,猪肉、羊肉、鸡、鱼、肘子摆得满满登登,还有各种时令的青菜。大师傅跟前的两口大锅热气腾腾……
眼前的景象让我突然有了恍若隔世之感,这哪是原来那个冷清无人登门的家啊?这样的景象是不是预示着三婶进门后,会改变原来的他家风俗呢?
天刚蒙蒙亮时,娶亲的拖拉机已经回来了。腊月的天气,天寒地冻,拖拉机烟囱里冒出的烟如白霜一般。宽大空荡的车后斗里,瑟缩着站起来五个女人,一个个双臂紧抱着身子,头缩在脖子上。
其中有一个身材瘦高的女人,上身是红缎子棉袄,下身一条黑色长裤,红色棉鞋,不用问她就是那天的新娘。
邻居大娘忙把我和扮金童地松林叫到跟前,让我俩左右紧紧拉住新娘往屋里走,大娘则笑嘻嘻地说道着:“左金童,右玉女,牛鬼蛇神都赶跑;金童扶,玉女搀,新郎追着新娘跑,先生妮来后生小……”大娘的话引来乡邻们一阵阵欢笑。
伴随着乡邻的欢笑声,年龄尚小地我分明看见新娘眼里的泪水已滑过腮边,还有那张早已冻得发紫的脸。她的手抖得厉害,我也不知道到她是冷还是因为什么?
和她一块来的一个中年妇女走到她跟前,用手拉了她一下衣袖,责备道:“这大喜的日子,不能哭!”
堂屋门口早已布置好香案,就连香炉里的香也在冒着袅袅的烟气,这是新郎新娘拜天地的地方。
当时拜天地的仪式非常简单,就是新郎新娘跪下对着香案磕三个头就行。三叔早已一脸笑容地等在那里,单等新娘过来,两个人一起磕头。
谁知新娘子根本不理这些,径直想跑进里屋。婚礼哪有不拜天地的道理?见新娘子这样,闹喜的几个年轻人一把把她拉了过来,调侃到:“没拜天地,就想入洞房,太心急了吧!”
被强行拉回来的女人一脸木然,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人群开始躁动:“磕头啊!站着干嘛?”
“你男人等着呢!不拜天地咋能成两口子?”
……
新娘子好像成了哑巴,不管谁的话,她一概不闻不问。
有人看不下去了,跑过去使劲按她的头,嘴里吆喝着:“跪!快跪下!”她猛地一甩头,把那个人的手甩了下去。
又有人过来,用手用力按她的膝盖窝,希望借此逼她跪下。她好像憋足了劲,任凭你如何用力,她就是不跪,那阵势俨然是一个宁死不屈的斗士。
几个回合下来,新娘子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没办法,三叔只能尴尬地笑笑,自己跪下磕了三个头,拜天地的仪式就这样草草结束。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二十四个荤素搭配的菜,把一个桌子摆得如小山一般。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来说,这一大桌无异于满汉全席了,别说吃,光看看就垂涎欲滴了。
我忙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了鸡肉吃鱼肉,弄得满嘴流油,油都滴到新玉女衣服上了。吃着吃着,我突然发现新娘子只是低头坐着,不吃也不喝。
宴席上的大人们一个个劝她吃点东西,她不说话,只是摇头。新娘子的样子,让在座的大人们也不好意思放开了吃,一顿饭就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度过。
再看金童松林和我,估计一桌人只有我们两个小孩子吃得尽兴,不管三七二十一,专挑自己爱吃的可劲吃。
三叔的婚礼就这样结束了。

(3)
三婶正式进了这个门。
虽说她是进这个门的第一个儿媳妇,公公婆婆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也高看了一阵子。
可是俗话说得好:过日子比树叶还稠。时间一长,那股新鲜劲一过,一家人的本性又显露出来。
他家老公公多少年就是个刺头,在家里说一不二,外人面前也是自视高人一等。
每天早上他早早起床,拄着拐杖围着村子转一圈,睁着他那满是眵目糊的小眼睛,东瞧瞧、西看看,看到不顺眼或者不顺心嘴里就骂骂咧咧。
他有个习惯,回到家要看到洗脸盆里有清澈的洗脸水,桌上摆好的饭菜。
那天早上他到家,看到洗脸盆里水已混浊不清,再看看饭桌上空空如也。
肚子里的火气蹭得冒了出来,恶言出口:“这一大家子都死了吗?”
儿子们都下地干活了,趁着早上天气凉快,家里只剩下老婆婆和新娶的儿媳妇。
听见老公公的叫喊声,三婶赶忙从厨房跑出来:“大,你怎么啦?”
“洗脸水呢?饭呢?一早上干啥呢?娶你进门不是让你来享福的!”老头子恶声恶气地说。
三婶满脸通红,眼里噙着泪水:“大,灶膛不出烟,我揭下来锅抹灶,耽误事了!”
“你怎么这么笨,就不会手脚麻利点……”话没说完,老头子一脚把地上的脸盆踢了出去。
三婶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火急火燎地捡起脸盆,从厨房舀出一瓢水,把脸盆仔仔细细地刷了一遍,又换上一盆新水:“大,你先洗脸,我快点做饭。”
老太婆是个好人,但是她也怕老头子,只能使眼色让三婶快点去厨房。
就这样,婆婆烧火,三婶负责锅,手忙脚乱地把一顿饭端到桌上。
晚上,三婶回到自己房里,想起公公白天的表现,想想自己在娘家,虽说家里穷,但父母从没有对她说过一句重话,更别说骂骂咧咧、摔摔打打了,想到她会在这样一个家里生活一辈子,她只觉得鼻子一酸,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自己从小性子硬,没有受过谁的气,也没有跟谁低过头,即便是亲哥哥也不行,现在倒好,换亲找得婆家,分不得,离不得,一分一离两家都得散……
想到这里,原来的呜呜咽咽变成了蒙着被子的嚎啕大哭,她恨她爹妈,恨他们这么狠心对待自己,明明一切都不如意,可是她又不得不继续下去,那一刻她终于明白母亲常说的那句话:人再硬,也硬不过命啊!
三叔不明白自己的媳妇到底哭什么,问也不答,劝也不语,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哭了一夜,他不敢合眼,他害怕有什么意外。
说来也怪,哭过那场以后,三婶性子也变得绵软了,每天除了干活,极少说话。
地里的活她一晌不落,家里的更是一概包揽下来。灶上做饭、冬天的棉衣、夏天的单衣、一家老老少少的鞋子、床上的铺铺盖盖……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成了这个家最不可或缺的人。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tj wx: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gke8.com/6533.html